2011年12月19日

:: Dawu ::



十二月初的時候和 staycool 去了一趟東部的大武, 是在南迴鐵路上太麻里還要再下去一點的海邊小鎮. 伊甸基金會跟我們說那邊的教會小朋友組了一支非洲鼓隊, 有去比賽很厲害的樣子. 希望staycool可以跟小朋友分享一下非洲鼓在樂團裡的位置, 還有和其他樂器搭配的可能.

小朋友們都是群天生的鼓手, 跟他們講節拍的時候大家搶著玩鼓刷, 然後就突然打一手嚇壞大人的好鼓. 玩了一個下午, 最後彈 river 的時候突然加入了好多小鼓手, 磅礡了一下. 講課講了一下午的 s君事後說他好感動. 真不虧是初為人父的老爹! 

離開的時候教會的老師跟小朋友說一天存十塊就可以買鼓刷來玩. 當下有股衝動想把 s君的鼓刷都搶來發給小朋友. 但應該會被揍吧. 希望小朋友們都可以繼續喜歡音樂給他們的自信和力量.


Staycool
--
有個小弟弟, 才八歲, 好小一隻, 老師還不讓他打鼓. 和其他的原住民小孩比起來他相對的安靜. 不知道真的是年紀比較小還是就是個性使然, 雖然不怕生, 會穿梭著看哥哥姊姊們打鼓, 可是話就是不多. 課上得差不多了, 小朋友們也開始坐不住, 男生開始打來打去. 大他兩歲鼓打得最好的孩子踹了他一腳, 他也不還手就轉頭坐在角落, 看起來要哭不哭的.

把他拉到我旁邊坐著,

喜不喜歡來教會阿? 喜歡.
來教會寫功課嗎? 來上課.
學校的功課嗎? 來上主日學.
不是來寫功課喔? 嗯上主日學.
主日學是要上什麼? 來認識主. 

回答得很快很堅定, 我有點嚇到.

拿張CD給他, 他說他要大家的簽名, 從背包裡拿出一支抽換筆蕊的鉛筆, 實在是太可愛了, 大家應該都是第一次拿鉛筆簽名吧.

我想這小子應該是可以很堅毅地長大.
有點後悔沒有拍一張他的照片.

2011年12月14日

:: Dulan Dulan ::



結束長達三小時的部會, 在午夜前跳上夜車. 空蕩蕩的車廂裡, 只有一名因睡姿不良而鼾聲大作的男子和一群少女. 少女們旋轉了椅子以便聊天, 溫馨了她們艱苦到我. 原本預期這一站一站停靠的列車開得夠慢, 在接近終點站前可以用莒光號的速度看到東部海岸線上升起的曙光. 可惜火車在日頭升起前即進站. 下了車一回神, 台東車站前那一大片黑已是魚肚白了. 

印象中絕大部分的風光在台灣東部都相當雷同. 一片海和一片山, 兩者之間夾著一條雙線道和深度不等的地. 那塊地可能是田, 或部落, 或是更多的田. 一定要插著幾株檳榔樹. 一直以來對東部的印象都是如此, 差別只是海和山的遠近而已. 但這次一個人出遊又在那塊地上多看到了一些人.

Betel Nut

出發前 h君和我說, 台東比較人文, 而花蓮就是讓人chill. 要我到台東別忘了去都蘭逛逛.

於是我在都蘭糖廠的咖啡店碰到了小倩. 一進門就在櫃檯上看到了streetvoice的選輯, 想說該不會等等就聽到staycool了吧. 果然不一會就聽到了安妮朵拉, 開始播選輯了, 在這樣的場合聽到staycool卻一點也不覺得意料之外, 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我們開始聊了一下都蘭的表演生態, 聽她推薦了一些景點, 和關於財團開發美麗灣的事情, 講說她們當初去抗議後來變成拿了一堆啤酒的晚上.

Dulan

放完streetvoice接著放了巴奈, 好像比較對一點. 回過頭發現原本的位置被小折坐走了. 一隻店裡的貓, 每次出去打完架, 尾巴就多了一折. 仔細一看還真的一節一節的. 他異常親人, 和台北的那些大牌店貓很不同. 如此就推翻了我唯一不喜歡貓的理由, 小折是一隻親狗派如我也覺得親近的貓. 於是我們就相隔坐了好一陣子. 接到一通 j君的電話, 問了我關於跟室友的收支excel的問題. 沒有在電腦前面回答這個我其實也很為難阿, 就這樣一直到解決問題順道寒暄, 小折就待到我離開糖廠前往海邊.

Dulan


都蘭灣滿是礫石, 旁邊有一棵長得像榕樹的樹, 一片海岸邊就只有那麼一棵. 旁邊正在舖設水泥步道, 我覺得景色有點惱人, 摸了一下海水就走. 繞去買了手工麵包就騎回台東, 一路上都唱著透明雜誌.


Dulan Elemetary School

都蘭好山好水, 原住民新住民和外國人. 路上小店掛著大包小包的都蘭國小書包, 還沒開門的店家好像是些居酒屋和小酒吧, 會有很多外國人的那種. 我想應該已經變形成不是當年 h君環島時候看到的人文小鎮了.










2011年11月29日

:: 玩具相機的祖師奶奶 ::



Cloud Gate
@Cloud Gate, Millennium Park, Chicago, IL

1960年代早期,香港的長城塑膠工廠生產了以低價位為產品訴求的相機 Diana,誰也想像不到這品質低劣的塑膠組裝相機就這樣開啟了玩具相機日後的風潮。如夢似幻的柔焦畫面,無預警的漏光,玩具相機的始祖,Diana當之無愧。 當初定價不到一美元的相機,究竟是如何走向經典的? 

當時在香港生產的Diana主要是以外銷為主,運往美國的經銷商手中。除了以低價販賣之外,也把這個黑色機身藍色頭頂的塑膠中片幅相機當做贈品,跟著嘉年華會和各種活動免費放送。沒想著要打品牌戰,長城在相同的組件印上不同的名字,於是市面上越來越多這樣盒裝相機,用不同的名稱送到消費者手上,其實骨子裡都長一個樣,隨著一盒一盒從亞洲越洋的相機,Diana的複製人軍團(Diana Clones)悄悄成立。

直到1970年,一個事件讓Diana成為了攝影玩家的注目焦點。當年在美國舊金山的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 的一堂攝影課,教授為了讓學生不會因各自器材的差異而影響學習,便帶著學生去舊金山中國城找尋廉價的相機,當時一台69 cent 的Diana當然是首選。價錢便宜讓學生能有更多經費放在底片上,也因為相機功能的陽春,更讓學生專注於思考攝影的本質。大量由Diana拍攝的作品開始流傳,人們開始注意到這台相機拍出來的奇幻效果。同時間在中西部的俄亥俄州,一名叫做 Nancy Rexroth 的攝影研究生正苦於艱深的理論時,看到老師從紐約中國城帶回的一台Diana,在入門的攝影課程中展示。雖然看似玩具的相機拿在手上有點傻氣,但 Nancy Rexroth 卻用Diana拍出一系列關於童年回憶的作品,她充分利用了Diana的特點:模糊和失真,甚至特意手振來營造氣氛。系列作品集結成冊,大家才見識到原來也可以用這台玩具相機進行認真而嚴肅的藝術創作。Diana姊妹們開始蔚為潮流。 

這樣的風潮帶領下,長城塑膠工廠不改其策略,持續生產大同小異的相機們。當然花名都不相同:Dories, Lina, Olivia, Stella 都是姊妹們,還有很多其他的名號在外走跳。有掛著讀者文摘(Reader Digest)和奇異電子(GE)等不同品牌的贈品,當年在英國也有一本科學期刊 Future Scientist 拿Diana當攝影專題的隨書附贈同名相機。除了某些機種觀景窗及快門位置不同外,出現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Diana機件:裝在鏡頭上的測光水銀或內建閃光燈。看似功能大突破但其實都只是裝飾而已,玩具相機還是玩具相機。甚至有一款包裝上畫著一個小男生在水邊拿著相機玩水,別以為這台Diana可以防水,這只是一台Diana造型的水槍。

Lomography 在2007年開始復刻這款經典相機,不加上這些後來生產的,五花八門的古董Diana數量就接近百種。而 Lomography 也和一位收藏家買下了百餘台古董Diana收藏,進行世界巡迴展覽。有機會碰到千萬別錯過這一睹玩具相機始祖的大好機會。看著一台台當年曾擺在中國城陰暗貨架上的老相機,連著包裝盒完整出現在 lomography明亮的店鋪裡,兩者價格定位大不相同,但造成的流行依舊。和一旁花枝招展的後輩相比,這群祖師奶奶們的風華始終不減。

--
現在到2011/12/9號, 這展覽就在台北東區的lomography!
如果這文章讓你有一點興趣去多了解 Diana的歷史, 千萬不要錯過機會了. 祖師奶奶們世界巡迴阿~





















--

Nancy Rexroth 在2011年的訪問,裡面有提到她當時創作的想法。還有對現在lomography推銷相機的想法XD

* Lomography 在2007年和 Allan Detrich 這位攝影師買了他的Diana Clones。網站上完整收錄了這些相機的照片

* my flickr Diana Set

2011年11月9日

:: Models for Life Contingencies ::


一樣的流程, 只能用德州儀器的PA II Plus計算機, 護照報名收據擺座位的左前方, 一罐水一罐紅牛, 兩隻自動鉛筆兩個橡皮. 同一張 cheat sheet外, 又多整理了更多有的沒的看似用不到的小公式. 兩天都是四點半自動醒來, 大老遠從森林小丘搭F轉2到最下面的 financial district, 或是走路到信義行政中心搭棕18穿過信義快速道路到政大.

轟隆轟隆了三個小時. 然後就像每次考完試都要打給 Y君報告一下.

坐車到MoMA, 就坐在中庭. 用免費網路然後放空. 歐洲來的觀光客絡繹不絕, 看了用 Keith Haring 設計的衣服拍的mv, 還有另外一支野獸男孩們不知道在瞎忙什麼. 買了香蕉布丁去 J君家, 她說慶祝我考完要開趴踢. 但大夥都是第一次去她家所以也算是個 housewarming. 出發前打了通電話, 她一慣客氣說 "不用不用什麼都不用帶, 我都買好了." 要煮義大利麵給大家吃. 雖然在地鐵上睡過頭, 折騰了好久, 但我還是第一個到的. 到的時候 J君從陽台叫住我, 在一個因為昨天才發生警察緝毒攻堅的社區聽到有人大喊自己的中文名字還滿奇妙的.

J君愁眉苦臉坐在廚房的高腳椅上, 認識她那麼久好像只有這次看她這麼沮喪. 原來因為剛搬進去, 帳戶轉換, 當天下午瓦斯被切掉了. 桌上擺了一本很好看的義大利麵食譜, 還有冰箱裡的好幾磅豬絞肉. 於是我們去外帶了樓下的 pizza, 還有 toasted marshmallow shake, 去一元商店買盤子, 看路上的小黑人打鬧. 後來大家陸陸續續來了, 吵吵鬧鬧唱了大陸尋奇的主題曲. 然後散會.

這次和爸媽約了下午茶, 然後坐在微風的星巴克等電影開演的時候睡著了, 毫無形象地攤在沙發上大開口. 原以為會是自己看的片結果一進去正後面坐的是熟識. 電影講的是死亡卻可愛得異常. 好好看.


如果結果會是不一樣, 那就好了.


一直忘了問 J君後來怎麼處理那些絞肉們. 還有, 我真想念大家.

A4450C2-R01-037
photo by PongPong P.






2011年10月22日

:: 2011 金馬 ::


久違了, 金馬影展. 08年底看完以後就去了紐約, 什麼 NY Film Festival, Tribeca Film Festival, 林北可是一次都沒看過. 在那其實也少看電影, 都是一陣瞎喝瞎忙. 11年中回來了, 剛好趕上年底的影展. 可惜8號要考試, 在那之前的片子完全不能劃. 怨念有點深. 今年有點忙, 一直拖到劃位前一天下班才殺去金馬辦公室買了本專刊, 找到一間有大胸部的服務生的咖啡店先選完片, 回家再聽聞老師選片指南錄影, 弄完都三點多啦. 

是第一次不在金石堂劃位, 改在 seven 的 ibon. 於是我挑了以前劃位旁邊的 seven 來劃位好像也沒差多少. 素聞 ibon 連線效率之差, 果不其然劃位的時候也是狂出現系統連不上線, 二十分鐘就不斷重複觸控購票-電影票-2011金馬-兌換-同意-忙線重頭再來這樣的循環. 一開始還有點戰戰兢兢, 後來乾脆邊按畫面邊和後面的人聊天, 打電話問別人劃位狀況. 最後約莫是花了35分鐘搞定, 比預期成果來的好. 而且全部都中.

這次沒看到感興趣的動畫和公路電影, 之前每年總是要來一部最少的. 日本搞笑片佔了三分之一, 情色限制級的也有三分之一. 其中的交集是日本情色超限搞笑片是一部關於河童的a片這樣. 阿口味隨著年紀增加而改變了不少阿, 而且還是朝著很扭曲的路線.


已劃位片單:

11/08 (Tue)
1950 最後一次初戀 Restless, USA 2011@ 微風 (5)

11/09 (Wed)
2200 河童好色 @新光 (3)

11/10 (Thur)
1940 艾瑪好色 @微風 (3)
2200 陪睡女人 @微風 (3)

11/12 (Sat)
1510 搬運你的未來 @新光 (-)
1740 殺不到的仇人 @新光 (4)

11/13 (Sun)
1400 鬼壓床了沒 @新光

11/15 (Tue)
1910 萬花嬉春 @新光

11/16 (Wed)
1900 雷霆靈魂同學會 @國賓





殘念:
騎單車的男孩
切膚慾謀
末日情緣
人妻衝衝衝
凱文怎麼了
文生去看海
我的嬉皮老爸
在人海中遇見你
有時情, 有時雨
裝扮遊戲
謎之音
廣告蘑人
人造天堂

2011年9月20日

:: 秋寢 ::


前幾天拿了東西去 H君家, 去唸書前大夥很常來這個地方瞎混. 國宅面對中庭的一樓, 不知道為什麼設定上就是個適合打屁的地方. 離我家不算遠, 騎腳踏車約二十來分鐘, 曾經也有過回家路上順道經過就進去跟 H君打聲招呼就走這種無聊的年紀. 喔, 因為面對中庭的一樓開的那扇窗就是 H君的房間, 所以可以做出這麼無意義的舉動.

記得有次大家在他房間聊天, 坐在木頭地板上. 從窗戶後冒出一個中年大叔的頭, 不是那種中年發福的大叔, 而是眼鏡戴在鼻樑上, 眼神中透露出一些渙散的大叔. 我想這樣的角色, 在設定上, 也很適合出現在這個國宅中面對中庭的一樓的窗口.

H君: 秋寢!
秋君: 靠北蝦瞇秋寢?
秋君: 哩午昏某?
H君: 謀啦挖謀沁寄阿!
秋君: ...........
H君: 秋寢! 秋寢! 秋寢.......

H君像是憋四與大頭蛋一樣無意義地重複, 直到手槍默默從窗邊離開, 嘴裡邊唸唸有詞. 手槍曾經是社區管理員, 和居民吵架被開除以後就每天在社區閒晃, 和路人要菸抽.

現在 H君已經搬離了國宅, 只剩他爸媽還住在這. 那天拿東西給他媽, 停完車又看到了手槍坐在中庭旁的摩托車上. 三年多他好像也沒什麼變, 眼神依舊渙散. 就設定上來說他應該要開口跟我要菸, 但我趕在他開口前快步走開, 卻也默默唸了幾聲秋寢.

對於這種鬼東西, 我卻記得這麼清楚, 實在是感到莫名驚恐.



2011年7月23日

:: Remaining Day 2 ::

J君在美國有一台紅色的 mini cooper 雙門小車, 每個寒暑假他主人回台渡假都是我在照顧車. 在路上總是特別顯眼, 常會被其他車主瞪或按喇叭. 不知是大家對 mini 的刻板印象不好還是我開車太龜, 但後照鏡上那枚英國國旗開在美國可能多少有影響吧.

晚上把車開去 Brooklyn 的 Prospect Park 把車移交給 J君的朋友. 出發前又載了些東西給 I君. 在他家把玩了他新入手的 turntable. 一張他入手多時的二手日本爵士鋼琴黑膠, 一張 Flying Lotus, 還有 sonic youth 吉他手 Thurston Moore 11年出版的個人專輯. 六月初在東村的唱片行 other music live的時候, 大家一起送 I君的生日禮物. P君拿去簽的名, 像是巨人的 Thurston Moore很和善, 但把 I君的名字拼錯了.

起初桌子不平, 喇叭傳出來了滋滋的刮盤聲, 還有一點點隱約傳出來的旋律. 其實還滿實驗的. 試了很久終於成功, 那個類比的感覺非常有趣. 我有一雙木耳, 不敢說聲音有多細, 但起碼那時空氣裡真的有一種很醇的感覺. 有點後悔自己沒早點聽到, 要不在紐約那麼多二手唱片行應該可以挖到不少經典老片. 家裡擺滿一盒一盒的牛奶箱裝滿唱盤的這種假掰印象, 感覺又是個被音速青春潛移默化的刻板.

交完車, 走去另外一個 J君家附近的小酒吧. 和看起來很兇但人超和善的雷鬼頭黑人服務生點了三杯奶昔, Melted Marshmallow 和 Nutella Banana 口味. J君瞎講一些國小羊癲風同學的事情, 沒有酒精但還是笑笑鬧鬧的晚上. 看了喝醉的女生玩 3D非洲野生動物園射擊電動, 也許她們平常是愛吃 Hummus 的素食 Hipster, 喝醉以後大解放露出本性這樣. 照了畫質不怎麼樣的 photobooth.

Hummus 這種新嬉皮爛梗以後就用不上了.




2011年7月22日

:: Remaining Day 1 ::


打包收拾到早上六點, 打算睡五個小時到海運公司來取貨為止. 睡到一半接到海運電話說再20分鐘就到. 以為睡過頭之下整個驚醒, 刷個牙就開始搬箱下樓. 三個大箱三個小箱, 一箱限重 70磅. 從沒有電梯的三樓公寓搬下去大門也是有種接近往生的感覺. 事情整個處理完才發現原來時間才9點不到, 是海運提早了. 既然起床了, 就繼續做事吧.

下午出門和J君及她的賽普勒斯室友一起到大都會看 Alexander McQueen 特展. 當然 McQueen的衣服精彩不在話下. 從早期俐落的套裝剪裁到中後的華麗歌德, 越來越誇張. 展間的設計更是讓作品的呈現加分. 背景音樂, 配件成列, 燈光和材質的選擇, 看得J君在旁邊不斷嚷嚷著 McQueen是天才, 而她要哭了這樣. 我不太懂時尚, 可是是個就算平日下午也要排隊一個小時還是很值得的展.

晚餐之間抽了個空和系上同學見面. ABK John Park 和 肯亞 Dennis. 他們先後進了同一間公司的精算部. 很像回到學校一樣, 我們聊著前陣子的考試結果, 最混的印度老師當讓了系上的 director. 想到以前每堂課之前總是一起約在圖書館寫作業, 一起吃飯. 他們都不是愛啦賽的人, 話題總是在討論圖書館哪個位置比較隱密. 然後我就會插嘴說可是哪間的妹通常比較正. 要分開前, 我用 holga 幫他們拍了張合照, 是上班的樣子. John 有點害羞, 短袖襯衫加背包不適合他. 他還是像 UP 裡面的小胖子. 有點感傷, 和他們不像和台灣的朋友. 總覺得這輩子有可能再也碰不到了.

晚餐在東村. 原本只打算簡單點, 去 Udon West 那間最常瞎混的小食堂. 食物便宜, 啤酒週間12點前都特價. 但出席的人太多, Udon West 固定班底 T君也不在. 便轉到一間大家都記不得名字的店. 通常都是因為別間沒位置才去的. 是一間永遠有位置的奇怪的店. 吃完離開有想著要特別注意一下店名, 但還是記不得, 就繼續叫他便宜拉麵店吧.

離開之前, 被 Tiff 抱了起來. 她一直說回台灣就看不到像她一樣巨大的女孩了. 是阿! 回台灣就沒辦法和像她一樣正的白人女孩喝了. 合照之前的那一吻, 可以說是紐約無憾了吧(臉紅)

The last call 就是真的 last call了. 一個很乾淨順口的 tequila, 幾個擁抱. 回家的路上我又在秀車上睡著了.

photo
是說這是真的很驚恐就僵住了

:: Remaining Day 0 ::


Remaining Day, 0. at Narita International Airport

很久沒有坐超過6小時的飛機了. 在紐約當了那麼多次的新鈞馬JFK機場接送服務, AA在 terminal 8, Jetblue terminal 5, Delta 飛日本轉台灣在 terminal 3, food court 在 terminal 4. 這次終於輪到自己了. 大早趕到機場, 果然帶太多行李而被收錢了. 到了登機門, 一群日本少婦們喪氣的坐在沙發上, 日本阿公阿婆還是帶著透早的神采奕奕, 飛機冷卻系統出了問題. 聽了那麼多人來來去去, 早已見怪不怪. 多拖了半小時, 好不容易上了飛機, 個人電視系統故障. 只有三台不斷重複播同一集 The Office, 和 House, 30 Rocks. 我想是AA要給我時間好好在這十二小時飛行時間內整理這段生活.

用了三本記事本, 九百三十九天說真的不算太長, 但已經足夠讓我認識夠多的人. 紐約的有趣和豐富, 不是因為時代廣場的二十四小時光怪陸離. 而是因為各種造成這樣樣貌的紐約人. P君說我常常在介紹朋友的時候都會偷偷補一句"這個人很怪." 是阿, 也許是我性格上的缺失讓我無法跟太正常的人作朋友. 雖然嫌別人腦袋性格不正常但還是不爭氣的每天約出來喝酒. 這才是紐約的不間斷光怪陸離. 有趣和豐富而且很怪.

機長廣播著成田機場的天氣: humid weather. 是阿, 亞洲我回來了.


264372_10150303634151869_695021868_9248372_3637322_n

從八點一直坐到三點. 和怪里怪氣的朋友們.





[想著要把最後一段日子記下來. 也許有點濃縮, 也許有點太過滿. 但就是一段流水帳. 2011年流水充斥阿]



2011年1月2日

:: Sober ::


這網誌其實一月就寫了個頭, 一直不知道怎麼結尾. 今天在路上朋友發生了一些小事故. 感覺一直聽到身後的那聲巨響, 一轉頭只看到了坐在地上一攤血和彎曲的輪筐. 那輪筐像是達力那只融化的鐘, 那三秒是非線性, 很快又很慢.

第一次在美國上了救護車, 進了急診室. 心中還是一句, 平安是福!
--

2011年的頭, 是一連串的歡樂一籮筐, 瘋狂蹦跳, 黑色幽默. 直到約莫凌晨四點的時候, 發生了點小事故, 我覺得在年頭就倒楣透了頂, 心情大糟 . 折騰了半天終於到了家, 看到了個新聞, 瞬間想通了. 那時候已經六點多, 天空微亮, 沒有地方可以讓我參加升旗典禮, 沒有燒餅夾蛋配豆漿當早餐也失去了參加典禮的動力. 重點是, 這個年才剛開始阿. 平安是福!


今年年底, 最常被問和問別人的問題就是: 阿你跨年要幹嘛? 沒有一個人有計畫, 大家都知道 time sq. 去不得. 在 city裡面也沒有什麼想看的演唱會. 在最後一刻, 決定到 NJ看場表演. 出發本想先買票, 在得知只能在現場買票的時候, 我們擔心票會賣完, 票亭工作人員說: you are safe! 嘴角應該是上揚, 心想著哪來的亞洲人, 離開紐約大老遠去紐澤西跨年? 一反常態的在 google map估算的時間下到達目的地, 果然完全沒塞車, 和車流量是反方向來著.

多估了交通時間, 離開演還早, 便在小鎮裡, 徒步閒晃著找餐廳, 找了間氣氛不錯的古巴菜. 酒單上的 mojito, 酒精含量的5%前面加了個小數點, .5%, 令人發靴地以為菜單是印錯了. 直到酒上桌, 再看著別桌桌上都有著一瓶瓶自帶的酒, 才意識到這間餐廳沒有酒牌, 要喝酒請自備. 沒有自己帶 rum來, 那零點零零零五濃度的 mojito, 只是一整瓶的糖漿, 萊姆, 和薄荷葉罷了. BYOP及小數點和我們開了個玩笑. 趕緊上對街的酒店買瓶便宜萊姆酒, 店裡的氣氛才歡愉了起來.

演唱會好聽, 但氣氛總是在一個摸不著頭緒的頓點中斷, 再另外找個也是摸不著頭緒的地方起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跨過午夜的前五分鐘, 舞台上方降下兩顆 disco球, 我們心想最 high的歌要來了. 但表演就此中斷, 工作人員請大家趁此機會快去買香檳來迎接到數. 四分鐘後主唱拿杯香檳到台上, 很不盡責的倒數完喝掉香檳, 順便帶了女友上台接吻. 喂, 不是應該要馬上接著彈一首讓大家跳一下嗎!? 其實沒有現場表演就算了, 放一些應景歌曲也是挺好的. 但他們撥了一首畢業典禮才會出現的驪歌.

大伙擁抱慶祝 2011, 在一片哀戚的音樂之中. 我們皺著眉, 搞不懂這個邏輯. 而隨行以脾氣火爆出名的 I君操著中文對著台上大罵, 反正沒人聽得懂. 算了, 反正大吼大叫正適合填補這倒數完又過完一年的空虛感. 回紐約的路上, 我們一路玩著 youtube接歌 mobile版. 接到了 katy perry, 暴躁君又發作了一次. 回到 city, 到了韓國餐廳和在時代廣場跨年的朋友碰頭, 餐廳裡的韓國人拿另外一個韓國人去撞頭, 氣氛熱絡. 高唱著皇后合唱團的 "we are asian" 結束了一整晚的行程. 這個晚上的紐約好不一樣, 我們駕著 party 列車回家, 我很清醒我是列車長.

然後, 碰, 高速公路上的一個大窟窿, 跟著路肩一排車子一起, 我們爆胎了. 想著這一顆原廠高速胎加工錢甚至超過我半個月的房租, 心情跟著大壞了起來. 真是倒楣透了頂. 回家也睡不著覺, 開了電腦起頭就看到了孫中山的孫女回台灣, 但在元旦清晨發生嚴重車禍的新聞. 轉了個念, 其實在這樣的速度和力度下, 還好朋友的車原本就是用好胎, 不然真的不敢想像會發生什麼意外. 更何況車上還坐著家人和朋友. 就這樣, 我好感恩一切所經歷過, 體會過的. 沒什麼好執著, 也沒什麼好執念. 我和我愛的人們都好好的, 這樣就夠了.

--
雖然晚了三個月, happy 2011 guys.
we are DJ Ryan, Man Man, Passion, and Pit.

然後, 希望我所關心的家人朋友們都平平安安.

2011/03/01







2010年12月18日

:: 夏天相遇, 秋天相偎, 冬天相愛 ::


Levi's在 SOHO弄了一個為期三個月的 pop-up store, 租了一個 loft不賣自家牛仔服飾, 反而弄起了 photo workshop. 一進門櫃台後面的黑板上架著層板, 一台一台古董相機後面用粉筆勾出了外框, 寫上相機廠牌機型. 如果黑板上只剩下粉筆畫的框, 那就是相機被借走了. 對, 在這裡, Levi's 提供了多台底片相機讓客人 24小時體驗, 而且是免費. 除此之外, 還可以免費大圖輸出, 免費印製 T shirt, 免費印照片, 免費照三連拍快照. 一切都是佛心來著, 還附贈一群 hipster店員. 每個都是穿著格子襯衫, 連身牛仔褲, 蓄大鬍戴膠框, 感覺一口乾完 PBR後會直接用袖口擦掉鬍渣上泡泡的漢子.

十月知道這個好地方的三十天裡, 我三不五時往 SOHO跑, 除了印了兩三件 t shirt之外, 更借了相機一天拍個十張, 一張一張寄在筆記本裡, 下次借另外一台, 把片頭抽出來, 再照個十張. 這樣接力玩了好多台經典銘機. Minolta XG1; 卡爾蔡司東德廠自出的 Werra 1; 因為熱賣而造成135片幅成為底片王道的 Argus C1.

每次除了和店員閒聊一下相機的使用心得和相機零件報廢程度, 另一個固定行程就是拿著借的相機或是印出來的衣服去拍張三連拍. 心想一切都要有個系列照, 三連拍也不能例外. 事後一系列照片檢視下來的結果, 其實也只是凸顯自己對於孤獨的自得其樂罷了. 貼在房間牆上看著貼滿一排三連拍個人秀, 我又決定不要再去做重複的動作. 於是整個十一月我都沒有再回去一次.

趕在結束的前一天, 終於在用可以免費印 t shirt的誘因把造訪的攝影師朋友騙去, 順道釣上了個總是愛湊熱鬧的喜感王, 我們一起去拍了三連拍. 排隊時, 遠遠看到一對情侶在眾人眼前脫了上衣, 戴上海灘帽和墨鏡, 外面零下一度, 他們拍了張陽光沙灘(感覺)比基尼的照片. 這種事情實在見怪不怪, 也沒放在心上. 之後情侶走到了我們旁邊的沙發坐下, 套上該套上的冬衣. 女生突然轉向我, 小心翼翼地把三張三連拍疊在一起, 說: "see, this is like our love story. we met in summer, lived together in fall, and fell in love in winter." 原來在泳裝照之前, 他們已經先拍了一組一手拿報紙一手端馬克杯的居家照, 和一組穿著毛帽大衣相互擁吻的閃光照.

我心頭一暖. 大方給我們看照片的時候, 她臉上可是洋洋得意的笑著. 彷彿可以看到他們走出去在路上牽著手, 在石磚鋪成的路上跳著. 甜蜜而俏皮, 像是三連拍裡面的他們一樣. "How sweet!" 我說.

他們在夏天相遇, 秋天相偎, 冬天相愛.


1129935296_06.53 pm1129935114_06.46 pm1129934946_06.41 pm















2010年11月5日

:: This Autumn Is Fallen ::



前陣子和朋友一起去了趟預期之外的小旅行, 兩天一夜但所費不貲, Y君事後聽到了活動內容, 直嚷嚷著我們是 gossip girl, 而H君則說我們是群偷了媽媽信用卡的高中生. 都說了是預期之外的, 本來也沒這筆預算, 但實質上的收穫也是多過於行前所想像. 拿著一擊一上膛的手槍, 帶來的快感是短暫. 但對於喜愛踏著枯葉的聲音這件事情, 卻自然浮現, 然後沙沙沙沙響了好久. 更別提烤完肉後, 拿著紅酒杯站在撒下的滿天星空之下, 那種不顧脖子仰著扭到的感動.

剛 check in小木屋時, 我問這有沒有提供無限網路? 在這工作的 uncle john笑著說, 既然來了, 就把電腦丟一邊吧, 還上什麼網?

一切都在於選對了時間, 在這樣的秋天, 這樣的行程, 剛好. 微涼的溫度讓樹林不是全紅或全綠, 而是一棵一棵紅的黃的綠的間隔著. 入了夜, 在小屋前起了火, 簡單的食材, 邊烤義式香腸邊捧紅酒. 其實是接近0度了, 但只穿一件帽踢卻一點也不冷. 再晚一點, 在室內的壁爐邊, 我們圍坐著. 一根乾燥的木材可以燒很久, 我等不及, 一直拿著鐵棍撥弄. 剛放進去會有逼逼撥撥的聲音, 撥開來會有火花. 他們笑我很愛玩火. 一直到其他人都進房睡了, 一個人又坐了一會, 邊烘著腳, 邊看小說. 如果可以, 我想就這樣一直看下去.

我想到了田村卡夫卡.

烏鴉口中世界上最強大的14歲少年, 逃家後找到了一間在山裡面的小屋, 在裡面住了四天. 沒有電, 沒有自來水, 沒有和外界連絡的方式, 也沒有自己回到現實社會的路. 在樹林之間, 自己一個人, 和自己對話. 天晴走進森林裡, 走累了就進屋看書, 下雨了就脫光出去洗澡, 天黑就鑽進睡袋裡. 他小心的放著隨身聽, 擔心沒電之後的寂靜, 但等真的沒電時, 他也習慣了那樣的音量. 唯一可怖的不是黑夜而是白天的森林, 看得到風景, 卻看不到路.

對阿, 樹海真的很可怕. 一群人走在沒有路徑的樹林裡, 為了拍照我一直漏拍. 轉眼其他人已經不見, 踏在葉上的沙沙聲, 隱約指了他們的方向. 像是走在一個天花板有些破洞, 讓陽光可斜撒入一根根柱下的空間. 如果是夏天, 這些柱子大概就撲滿了像是牆壁一樣厚的葉, 而可以進來的陽光又更少了. 他們的腳步聲消失了, 於是加快了腳步. 原來, 是為了停下來看遠方的一隻鹿. 在我到的時候, 鹿就跳著往更遠的方向了.

一切都在於選對了時間, 在這樣的秋天, 這樣的行程, 更遠的地方, 我們看到了銀河. 這季節最亮的星是天狼星, 而且隨時隨地都有流星.



秋天不溫暖也不蕭條. 秋天的顏色可以很輕易給人感動, 卻也很容易給人沮喪. 想到去年11月某天在中央公園聽到的爵士和風景, 我在某個下雨天又去了一趟. 雨打落了樹上的顏色, 滿地. 戴上毛帽, 冬天來了吶.








2010年10月20日

:: Which Genre Is This One ? ::


itunes上總有些有趣的 podcast, apple有個官方的節目叫做 "itunes celebrity playlist." 名人輪番上陣, 談談影響自己生命的音樂和音樂人. 有趣的是每人都至少會挑一首 Michael Jackson的歌, 然後你會訝異到也許龐克歌手會挑鄉村, 饒舌歌手會挑爵士, 跳來跳去. 有一個人分享到, 從她小時候, 對禮拜天的記憶就是早上做禮拜, 下午坐在廚房裡聽祖父母放法蘭克辛納崔邊做家事邊跟著跳舞, 一週復一週, 一年復一年. 於是這首歌自然成了童年記憶的一部份. 什麼是經典, 就是些這樣跟著記憶來的歌曲, 一代跟著一代. 我卻不大記得小時候有聽過什麼國語經典, 白光姚蘇容太早了, 羅大佑林強太嗆了. 家裡只放些歌劇交響樂音樂磁場之類的合集, 但說真的我懷疑買下那些唱盤的人其實也不是很懂他買了什麼.

回顧著以前燒出來的 mp3資料光碟, 想到了前些日子從芝加哥來造訪的 s君說的, 音樂可以幫助記憶不同時期的自己. 國中是小室家族的天下, 我們爭相在書包上用金色簽字筆劃下條碼, 想快快長到十九歲聽安室的甜蜜藍調. 高中覺得魔岩發行的每張都好棒, 多年後在網路上找到了一張 1999年在建中的魔岩演唱會現場錄音, 更是證實了如此. 那時陳綺貞還不是仙女, 楊乃文還穿著馬汀, 張震嶽剛退伍還不潮, 順子和李雨寰, 嗯, 至少還在舞台上. 大學時多虧了元氣唱片和小臻臻批兔個板上的後謠和英謠免費或趨近於免費的分享, 還有從中興熱音爵士鼓第一把交椅那拿了些 fusion和 acid jazz. 慢慢變得可以接受了電子, 於是一鼓腦地找了好些澀谷系老玩家和北歐的 lounge. 當兵的時候, 周圍都是假搖滾真民謠人, 有辦公室那把木吉他讓大家彈彈唱唱, 向流行靠攏了些, billboard上的美式皮外套牛仔褲搖滾團都被海邊閒適的生活改編成 acoustic版本. 人在鄉間, 卻開始聽起了 urban folk. 回到台北上了班, 想當然爾, 開始聽了些台灣的團, 管你是療傷系, 牢騷系, 老生長談系, 或海綿寶寶系, 有女主唱的則優錄取. 到美國以後, Urban Outfitter每季的 LSTN 25首, 大量的 Music Monday每週5首, 免費下載, 那些 indie pop, indie rock, and indie whatever. 開啟了一個又一個播放清單.

把時間軸攤開來, 好雜亂而沒有關聯的各種類型音樂. 前幾天和碰捧討論到了一些音樂類型的定義, 她引述了音速青春陳德政大大的說法, 用時間來分. 當場我不太懂, 現在我懂了, 當然這不是大大所定義的啦. 用自己的時間軸, 定義自己聽的音樂類型. 那個年紀, 聽的就是那些歌.

大學時很喜歡陳冠蒨的一張專輯叫做欲言又止. 興高采烈地分享給朋友聽, 只換得了一句, 這聲音好像有憂鬱症. 心涼了一半, 除了偷偷開始質疑起和這人的關係之外, 也默默學到了要懂得觀察他人對音樂的喜好, 要不只是等著被波桶冷水. 這幾天把這張專輯又找出來聽, 第一首 Intro, 陳冠蒨錄下了台北捷運進站時那個類似鳥鳴的警鈴聲. 當時人雖在台中唸書, 實在也沒太懷念台北, 只覺得這有點惱人, 但的確帶出了後面專輯的城市孤寂感. 今天把整張專輯放進了 ipod, 在紐約的車廂裡, 播放著關門前的廣播 "stand clear of the closing door, please." 然後台北的鳥叫聲, 出現在我的耳機裡.

也許再五年以後, 聽到 vampire weekend就會想到紐約的生活. 除了是同校畢業推一個之外, 憋褲加上格子厚衫, 鼓點打在一台又一台腳踏車踏板上, 又高又瘦, 這些形象總是跟的音樂印在腦袋裡. 一手啤酒一手 pizza, 路邊一根香菸一美元的街頭零售價, 獨自一人或一票人一起的聽團生活. 說什麼紐約人汲汲營營, 我只是個憋死人不償命的28歲不是頂憋褲青年.





2010年9月9日

:: Some Trivia About This Summer-2 ::


關於這個夏天在這個城市發生的二三事之二.

(為保護當事人, 以下台灣友人為匿名Y君)
/
那天離蘋果的 iPad首賣日差不多一個多月, 還記得首賣前一天, 第一波銷售名單上的國家新聞都不約而同的去採訪那些躺在蘋果店前徹夜排隊的宗教狂熱份子. iPad也一如所料的供不應求, 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就算是已經過了一個多月, 拿著一台在地鐵上比呀比的還是一種炫耀的行為.

我和Y君坐在地鐵車廂裡, 那些天仗著語言優勢, 不斷在城市裡大放厥辭, 或用中文批評這批評那, 或帶著笑容直接對路人品頭論足. 經過一天的行走, 當天我們處於有點 hyper狀態, 講話更是過分了. 一個白人男子上了車, 坐在我旁邊. 從包包裡拿出一個皮套, 掏出 iPad. 非常有質感的皮套, 但 iPad更散發出了一陣攝人的光輝. 我和Y君開始討論起皮套和帶著羨慕而微酸口氣說他一定很享受拿出 iPad時眾人的目光. 直接坐在旁邊的我, 沒有辦法明目張膽的看他到底在用 iPad幹嘛, 是看影片, 看電子書, 還是打電動? 於是邊假裝聊天邊請Y君看看到底這位 show-off老兄在賣什麼藥.

Y: 他好像在畫畫耶!
E: 蛤! 畫畫!? 就像是用小畫家畫畫一樣的畫畫? 他買了 iPad結果在車上畫畫? 在畫什麼?
Y: 對, 在畫畫. 但看不清楚他在畫什麼.
E: 喔我知道了啦, 因為 iPad上面的 app都比較貴, 他買了很貴的皮套所以沒有錢買 app啦! 阿哈哈哈!
白: 我是在畫畫.
Y: 阿哈哈哈......額.................... (一臉驚恐)
E: Excuse me.
白: Nothing, I thought she was asking what I am drawing.
E: Hmmmm, no she's not.
白: 你們從台灣來?
白: 我在台灣住過三年.
白: 我喜歡吃chili-xiang.
E: What's that? Spicy something?
白: 雞屁股.
E: Awesome, glad you like it.
E: It's our stop. See you.
Y: .........................

E: Holy Shit!
Y: Holy Shit!

這個夏天最溫熱潮溼的尷尬.
/

2010年9月5日

:: Some Trivia About This Summer -1::



關於這個夏天在這個城市發生的二三事之一.

/
坐在地鐵上, 旁邊坐著一個非裔女生, 身材很好. 她是在車上放空的那一種. 對面坐著的是一個拉丁裔男生. 在這裡, 日常之中, 觀察路上的人也是一種樂趣, 形形色色世界各地來的人, 各自用不同的語言, 穿著不同形式的衣服. 相較之下拉丁裔男生是那種你會多看他一眼的人, 微捲的頭髮配上簡單的V領.

男生伸出手遞出了一台 blackberry, 微笑著.

是一個典型的悶熱下午. 在地鐵2號線 downtown方向的快車上, 很幸運的那是有空調的車廂. 在這裡並不是每一節車廂都有空調, 如果在尖峰時刻看到某節車廂人不多, 那一定只有兩個原因: 車上有很臭的流浪漢在睡覺, 或是那節車廂沒有空調!

女生看著 blackberry, 靦腆地笑了然後打了一些字, 把手機遞回去.

車廂內的座位是靠窗的兩排面對面的座椅, 乘客數不多, 大概剛好把座位坐滿, 中間沒有站人. 大家面對面坐著, 各自看著手上的小說報紙ipad或psp, 或是放空. 大概因為是禮拜五下午的關係, 上班的人還沒下班, 車內都是單人的乘客在通勤, 平常吵雜的車廂當天顯得特別安靜.

男生看完傳回來的訊息以後, 抬起頭來認真的注視著相隔兩公尺的女生眼睛, 三秒.

乘客們開始注意到這兩個人的一來一往了, 一如往常的大家很冷漠. 反正也習慣了那些突然在車上發表討錢討食物的乞人們對於悲慘遭遇的演說, 或是忽略那些帶著高草帽拿著吉他唱墨西哥民謠穿梭在車廂間表演的歌者. 但大家都偷偷注意著這兩個人和傳遞著的那台 blackberry.

來回了幾次之後, 男生先開了口. 他說他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 是第一次.

帶著耳機的人們偷偷按著口袋裡的音量鍵, 閱讀的人們若無其事地把手上的書報拿低, 放空的人們依然放空, 但臉上多了一些笑容. 是覺得那第一次的說法一定是BS, 或是想看著好戲, 或是想聽聽這男生氣定神閒的搭訕話術有多能討人歡心.

在女生接下了男生遞過去的名片的同時, 我下車了. 我相信那台 blackberry裡面已經有女生的電話, 和愛情的類型電影開頭一樣.

blackberry 以高功能性著稱, 庸庸碌碌的上班族人手一台, 不時察看信箱和收發簡訊. 但在完全沒收訊的這節車廂裡, 只剩下了最基本的傳遞訊息功能, 不透過封包傳輸, 用更有效率的方式. 就像是高中教室裡面我們傳著的紙條, 打完字遞給你. 可以偷觀察對方看到文字的直接反應, 可以正大光明的等待著回覆.

這個夏天最溫熱潮溼的浪漫.

/

2010年8月15日

:: 所以說要發爐了 ::


[ 原文寫給 staycool, 寫給2010夏天的美好 ]


等了四年了,Staycool 終於拍了第一支 music video。一直以為 Staycool 的第一支被影像化的歌曲會是大雨大禹,在 2006 年簡單生活節前寫的歌,關於星期一焦慮症候群的奇幻之旅。或者是 2008 年的 Luca,一首流浪的歌者抱著不存在的吉他唱著不存在的歌,滿滿的浪漫微禿異國情懷。而 mv 的導演喬菲,想拍的則是 Growing old,她覺得刻畫在友情上面的時間好有畫面。
但最後卻拍了所以說!據說是團長在經過高人指點之後所作的決定,大概就跟白龍王指點羅志祥誡色然後成為亞洲舞王一樣吧。果然 mv 開鏡儀式前就發爐了,整個很旺。

但事情一定沒有這麼單純,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黑皮是正常的 EP 裡面有一首歌跟所以說的關連性?那時候問了製作人團長大大為什麼特意在一開始放了一首沒有歌詞的 Intro。他說他想用一段單純的音樂當成 EP 的開頭,一段很可以表現 Staycool 特性的編曲。因為 Staycool 的組成很特別,兩把吉他一把貝士,雙中提琴,打非洲鼓的最忙還要玩合成器和搖搖鈴鼓。把這些樂器一段一段疊起來,從最簡單的節奏開始加加加到最後的提琴華麗結尾,大家聚一起熱熱鬧鬧開開心心的玩。這樣才是 Staycool 該有的樣子,六個人陸陸續續加入這個奇怪的團體,不夠白爛沒有辦法融入,退團的代價很恐怖最好不要問這樣的一個樂團。

就這樣一年以後這段音樂被發展成了所以說。配著歌詞,這首歌像極了 Staycool。大家回想著小時候夢想中大人的樣子,然後再看看日復一日的辦公室生活,揶揄了生命中的無奈然後撒下天外飛來一筆的鼻毛,到底誰搞得清楚填詞俠洪開在想什麼。管他的,就像他在台上的笑話大家其實也聽不太懂一樣。這樣的一首歌,作為 Staycool 的第一首音樂錄影帶實在是再適合也不過了。然後趕在碰捧出國前的最後一個夏季,大家一起完成了這件事情。

三天拍一支五分鐘的音樂錄影帶,在這之前是無數次的射前會議和勘景,之後是導演親自熬夜剪接和修改。大家都是第一次拍音樂錄影帶,演員只被要求表情要比全世界最喜歡你的克勞薩大人生動就可以,但劇組的夥伴們卻是有更多細節要擔心。尤其是主唱洪開向來以廣闊的額頭獲得雨神的青睞,開拍前三天也的確來了個颱風警報。製片連雨天備案都想好了,打算讓罪魁禍首在戶外淋雨等馬來公車,非常思慮周密而以德報怨。好在最後出外景那天是個萬里無雲的好天氣,有著非常適合辦公室出走的公路電影的顏色。

這一支音樂錄影帶,是 staycool 的第一次,也是劇組夥伴們的第一次。獨立發行沒有什麼經費,一切都只是為了在六個人都還在台灣的時候能完成這件事情。在眾多夥伴熱血協助下完成的這個影片,我們都很喜歡。跟我們的歌一樣,我們覺得你們應該也會喜歡。如果可以,請幫我們盡量分享給你的朋友們。關於 staycool 第一支音樂錄影帶和背後的故事。當然,還有讓更多人知道 staycool 的音樂。




最後再謝謝一次這些朋友的幫忙,沒有你們就沒有這個幼稚園裡面小小馬來貘的夢想:
製片:劉欣怡

製片助理:呂明憲
導演:李宜珊

腳本:鄭鈞鴻、李宜珊

副導:李怡萱

場記:陳子楹、陳紀樺

攝影:江柏憲

燈攝助理:余梓勤、李韋伯、徐志徵

美術:盧茹芬

服裝:賴德正

梳化:林怡君

道具:施翠峰

剪接:李宜珊

字型設計:郭昊承

平面側拍:張耀文

影片側拍:李聖為


特別演出:何炳霖
特別感謝:
仁和幼稚園、SDL 英商思迪股份有限公司、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Street Voice







2010年7月22日

:: To Beyond And Infinity ::



玩具總動員一直都是我最喜歡的系列電影之一, 喜歡到高中推徵的時候, 老師還特地把這件事情寫進推薦信裡. 那是一個三十歲出頭的國文老師. 其實我事後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我去推數學系卻跑去找個國文老師推薦我. 而且我和那位老師也沒有特別熟, 國文也沒有特別好. 但那封信我卻一直留到現在, 兩張用小楷毛筆一個字一個字刻著的信紙, 好端正好工整. 從一個國文老師的角度推薦一個要去念數學系的學生, 於是他寫我的個性, 寫我參加的活動, 寫我的特質, 寫我怎樣不愛背國文課文. 真的不虧是科班出身寫起散文來文情並貌. 連我自己讀著都覺得這孩子太特別, 不讓他來念很可惜這樣.

那時候書桌上總是放著個玩具總動員裡面綠色外星人的杯子. 頭本身是杯子, 頭蓋骨是杯蓋掀起來就可以喝水. 有三個眼睛又是螢光綠放在桌上我覺得超酷的. 推薦信的開頭就從形容這個杯子開始, 你看這個國文老師是不是很會想梗. 他說這學生很安靜, 話不多但長得很像卡通人物. 像桌上那只外星人, 很天真而天馬行空. 也許就是因為這個他幫我設計的古怪形象夠特別, 讓我有機會過了第一關書面審查的部份.

去年夏天街上已經開始為了一年以後要上映的玩具總動員第三集開始跑行銷. 視覺主角不是正義無敵的牛仔胡迪, 也不是熱情的帶著泳帽的宇宙英雄巴斯, 而是那三個外星人戴著為他們特製的3d眼鏡推銷著重新上映的第一二集3d版本. 等了一年第三集終於上映了. 然後網路上開始出現大量的佳評如潮, 說是刺激緊湊, 感人肺腑. 也出現了如同小論文般的討論三集裡面諸如玩具存在之意義及質疑自己的價值等哲學性問題. 這樣的情況要嗎就是不要上網, 要不一定不出數天就會被雷到. 趕緊約了朋友進戲院, 這個世界你不雷人人雷你阿!

所以下面一段有雷!

結果從一開頭就這麼刺激是怎樣! Evil Dr Porkchop 和鴛鴦大盜真是迷人的反派角色. 然後胡迪和巴斯的對話, 讓我一直把 Lost裡面的 Jack和 Sawyer的角色投射到他們身上, 一個是永遠只相信自己的意見領袖, 另一個是帶點異國氣氛的鹵莽熱情漢操好男. 可惜 Lost裡面沒有講西班牙文的墨西哥阿米哥要不然會有更適合的投射人選. 肯尼和芭比的復古金曲時間讓我隨著轉呀轉的 disco球笑個不停. 每個角色都有 insider笑點, 怎麼經過這麼多年他們都沒有變, 就像只要看著外星人看到爪子就發出 "Yeeeee~"就能讓我狂笑一樣. 然後最後就哭哭了, 當安迪決定把玩具送出去時. 一隻一隻細數每個玩具的故事, 像是在介紹老朋友或是家人般. 離別時帶著眼淚並不一定代表你珍惜, 但這樣不用特別準備的淡淡道出這些小事, 絕對是種重如泰山般的重視.

Jessie, 是整個西部最強悍的女牛仔, 但她卻很喜歡動物喔, 尤其是她的馬 Bullseye.
Rex, 是現存的恐龍裡最兇暴最殘忍的!
Mr. and Ms. Potato Head, 記得要讓他們一直互相陪伴著, 因為他們是那麼地瘋狂地愛著對方.
Slinky, 很忠心, 就跟妳所認識的其他的狗一樣.
Hamm, 可以把錢存在他肚子裡, 但是記得他同時也是最卑鄙的反派角色, 邪惡豬排博士!
Aliens, 這些小傢伙是從另一個奇怪的星球來的, Pizza Planet!
Buzz Lightyear, 是最酷的玩具! 他會飛, 而且還可以發射雷射光! 他發誓會從邪惡勢力 Zurg手中保護這個銀河.
Woody, 從有記憶以來他就是我最重要的夥伴. 他有牛仔應該要有的勇氣, 而且善良和有智慧. 但他最特別的是: 他永遠不會放棄你, 永遠不會, 不管是什麼時候.



收藏一個東西最好的方法就是牢牢記住他的故事. 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 曾經有過的對話, 一起經歷的旅程, 或是他所給過你的支持. 我們都很健忘, 對於自己或是別人的故事. 也許是因為日復一日重複性質太高的生活, 讓每天像是一個刻板一樣打印呀打印, 上班打卡, 中午決定要吃什麼, 下班擠著捷運回家攤成一團. 我記得每個禮拜幾點要準時看某個節目, 我記得每個禮拜五晚上要上批踢踢領三合一便當, 我記得每個一四掃街左邊, 二五掃街右邊. 但我沒有辦法細數那些重複性之外的小事, 那些重要的小事. 就像我記不得十五年前看玩具總動員第一集時的感覺, 不記得後來在加州迪士尼找到那些玩具的興奮, 一個一個從背卡上拆下來的感覺. 所以當安迪把玩具從紙箱裡一個一個拿出來的時候, 我彷彿也想起來了那些躺在我的紙箱裡的玩具們.

我有一隻少了一個鼻子有兩個嘴巴的 Mr. Potato Head, 一隻彈性疲乏的彈簧狗, 三隻大小不一的三眼外星人. 他們和其他的玩具收在台北床下的紙盒裡. 和其他重要的小事情們一起.

yeeee~ 對於三爪條狀物有莫名崇拜~
Aliens

彈性疲乏以後看起來好累~
Slinky


我下次回台灣一定找一條小黃瓜讓你插~
Mr. Potato Head




2010年5月3日

:: 今天的天氣是如此台北 ::

weather today is so taipei.

禮拜天, 窩在書房一整天. 看著和同學一起買來的電子書教材, 如果不把教材印出來花費是買實體的二十五分之一, 但缺點就是定力不夠會不間斷地在看書時開啟 fb或撲浪或email. 晚上十一點, 一樣在他書房窩一整天的室友刁著煙要出門走走, 聽他開門聲, 趕緊追上去好讓喉嚨發點聲音順便讓膝蓋動一下.

短褲黑色背心套上襯衫, 然後穿上很久沒有穿的 birkenstock, 是夏天的裝束阿終於. 走出了大門, 我們各自罵了一聲幹, 又悶又溼又沒風, 五月的第一個週日晚上. 這樣的天氣簡直就是台北. 他吐一口煙, 邊碎唸著一定得下場雨. 用順時針的方式繞了一圈, 這樣的時間夠他抽兩根煙. 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 聊到一起在網路上因為貪小便宜訂的15瓶紅酒和白酒實在不適合接下來的天氣, 聊到紐約的治安, 當然也順便聊了那個今早在時代廣場引起小小恐慌的草包炸彈客. 然後回家進入各自房間.

這樣子的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就是喬菲所崇尚的生活感對話嗎? 那我們也是在這一年裡面的午夜在 121st, Morning Side Dr, 120th st, Amsterdam Ave 這樣的順序下講過很多有的沒的主題. 也許是建築, 女人, 電影, 小說, 他有時候和我講哲學, 然後我就會放空. 但是大部分的時候都是沒有那麼有主題的垃圾話們.

我想到了以前在台北到了接近11點, 我就會出門. 要不騎著小折, 要不就一個人散步. 從松智路到誠品, 邊講電話. 話題也是些無關正經事垃圾話, 越洋或不越洋.

回到電腦前, 潘朵拉的電台今晚是坂本龍一. 撥出了久石讓在 Totoro裡面半夜在森林裡面的那首 The Wind Forest, 大樹長出來, 小美(?)和她姐抱著大隻的 Totoro飛過田埂然後站在大樹上.

外面就打起雷來下起雨.


我室友說的還真準,
the weather today is so fucking taipei.



2010年4月22日

:: 我愛眼鏡仔 ::




喔喔喔我太愛眼鏡仔了! 所以我決定很快的打一篇網誌, 因為我太愛眼鏡仔了!


Erlend+ye


前陣子有去台灣演唱的北歐團 Kings of Convenience, 聽說票房滿好的, 當天晚上的確撲浪海上一片好自在. 而又繼續聽說陳屎蛋的好朋友居然在演唱會上昏倒了! 天底下有沒有這麼 rock的事情. 清新指數爆表直逼衝撞金屬團嗎?!

好自在是挪威的二人組, 兩把吉他當主線, 編曲好輕快, 歌聲好溫柔, 一切都輕輕的, 可是好舒服好自在. 但其實我是先聽過其中的眼鏡仔 Erlend Øye跳出去組的 whitest boy alive的歌, 才接著認識好自在的. whitest boy alive 台灣翻超特白男孩, 真不知道唱片公司的梗在哪裡? 超特白是挪威來的眼鏡仔加上三個德國人組成的. 雖然編曲還是好輕快, 歌聲還是好溫柔, 不過加了一點電, 和放克進來, 一切只比輕輕的重一點點. 這兩個團詳細的介紹和歌曲, 可以看林貓王先生專文介紹(催票). 這裡有推薦單曲.

眼鏡仔這傢伙每次出現都戴著一附誇張的大復古塑膠眼鏡, 配上一頭卷髮, 看到他我都想大喊拿破崙炸藥. 你看他的 last name那個 Ø, 很有梗耶跟眼睛很像. 實際上本人講話也是超有喜感的.

本來好自在的巡演裡面, 紐約是排在亞洲行程前面的, 剛好是今年中國除夕. 稟持著不可以錯過表演的心態, 我早早就買了票也顧不得除夕夜圍爐這件事情. 但當天興沖沖到了 webster hall門口貼了張取消表演的公告, 團員生病了取消整個美國行程. 我只好頂著寒風走了十條街加入其他朋友的川菜年夜飯. 好自在延後到六月, 沒想到超特白先來紐約了.

眼鏡仔一開始穿著很合他形象的格子襯衫, 唱一首歌以後說, 美國舞台上燈光好熱, 歐洲都是用led燈. 不過雖然那樣比較環保, 但 don't you think it makes rock music less sexy? 邊說邊把襯衫脫了. 哈哈哈底下是一件鵝黃色的 tee, 配上大紅長褲, 一點也不性感阿眼鏡哥.


Whitest Boy Alive

他拿著吉他在台上唱唱跳跳, 還不時抱著吉他學名人傳真裡面的老師踢腿, 腳骨好軟Q. 一點也不會讓人聯想到好自在那樣輕柔, 雖然是同一個歌聲, 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阿! 是德國人! 這個團四分之三德國血統不是蓋的, 懂滋界的翹楚阿. 表演中眼鏡仔說了關於一個很白的 17歲男孩原本住在 Vermont, 18歲來到 Brooklyn, 住在一個 shithole裡面, 要生活下去很辛苦的故事. 這時, 眼鏡仔推了眼鏡開始唱, dont give up. 這首歌蘊含了多麼勵志又感人的小故事, 好感人我都快為了這個很白的男孩掉下一滴淚. 突然眼鏡仔放下吉他跳了起來, 靠, 馬上變成舞曲了阿!!!! 接的很好簡直就是 paul van dyk了嘛~



表演中間一個小插曲. 舞台上的人突然往我這個方向指, 還露出一個算你厲害的微笑. 原來我前面的老兄高舉他的 ipad, 上面跑馬燈上寫了 kings of everything. 哈哈哈哈哈~

Whitest Boy Alive




這是一個很沒有心得的心得文. 純粹是因為我好愛眼鏡仔! 六月要繼續看koc~





2010年4月2日

:: Those 25 Things Matter ::



好久沒有寫網誌, 那就從今天的流水帳開始入手. 起床後和同學約了一起走到國際學生事務中心辦理畢業以後的學生工作簽證, 簡單來說就是讓唸書的國際學生有實習的機會, 延長一年學生身分不需要工作簽證就可以留下來找工作實習. 已經是四月天了, 雖然外面還是攝氏 10度, 但明顯的陽光讓人有氣候宜人的錯覺. 上當的不只是人, 有些樹也是在這兩三天間, 提早結了花苞. 雖還不至於用到春暖花開, 但這樣景緻的早晨的確讓人對於接下來的天氣很是期待.

目的地不在主校區裡面, 大約還需要十分鐘的路程走到, 在河邊的 Riverside Drive旁邊. 一路上至少看了五台觀光巴士經過, 天氣好, 車上的遊客也多. 是那種沒有車頂, 方便遊客直接錄影拍照的 double deck bus. 紐約路上好多, 可能因為處處皆被炒為觀光景點所以用這樣蘸醬方式的確是最淺但最廣的旅遊方法. 車上的遊人照路上的行人, 殊不知自己也成為紐約的一個觀光景點了.

遞交申請手續後, 回家準備了另外一份收入及學費的資料, 再踏上地鐵往 Flushing找華人會計師處理退稅. 往年在台灣報稅通常都是自己幫全家處理, 但聽說在這國際學生的學費不能退稅, 而找華人會計師卻有漏動可鑽. 為了這多退的幾百塊美金, 要轉三趟地鐵, 一趟 80分鐘的車程. 當然之後順便吃個雞腿便當, 喝杯快可利, 買山東冷凍水餃, 和乾貨生鮮甜豆漿的採買可以一併完成.

趕回 Manhattan, 回家處理一下生鮮, 然後趕在辦公室關門前, 把早上遞交的文件拿回來. 辦公室緊臨 Hudson River, 所以在路上帶了瓶啤酒, 當然用紙袋裝著, 這裡戶外是不允許明目張膽拿著酒瓶出現在公共空間的. 然後就坐在河邊, 邊曬太陽邊把拿到手快半年的小說看完. 看推著嬰兒車的年經媽媽, 看慢跑的人, 看一群老墨玩很娘的互拋排球遊戲, 看爸爸一手一個推著小孩盪鞦韆, 還有很多很多 hipster bike riders.

回家弄了一大碗沙拉來和中午的便當作平衡, 突然很想喝白酒但後來喝了豆漿. 反正白酒也不配沙拉您就別追究為什麼換成用豆漿配了.

流水帳完畢.

當然這不是典型的我的一天. 通常是上課, 圖書館打工, 學校附近三明治亂吃一通, 上課, 回圖書館, 回家. 只是想要記錄一下而已. 前年的冬天, 也是這樣走到國際學生辦公室報到, 通知學校我入境了, 確定地址, 了解銀行開戶流程, 那是我下飛機的第二天. 冬天好冷, 加上當時覺得那一區黑人好多, 提心調膽的. 然後就再也沒有去過那邊了, 從 2008跳到2010. 第一次去是入學, 第二次去就是要畢業了. 一年半的學生生活.

其實這樣的留學生活是很妙的. 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和市區裡面活動, 到了要報稅, 辦手機, 剪髮, 買菜這樣事情的時候, 就花 80分鐘車程到華人區. 當然 Chinatown近很多, 但食物還是 Flushing好吃. 這樣感覺大概就像住在台北然後每個月去桃園買豆漿是一樣的意思吧.

生活中扣除掉在學校外其實很單純. 不是無聊的單純而是以個人所偏好的方式的單純. 沒有花太多心力在所謂的 social上面, 沒有花太多的預算在食物上面, 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在感情上面.

Central Park, DUMBO, High Line;
MoMA, Guggenheim, ICP;
Webster Hall, Mercury Lounge, Bowery Ballroom, Terminal 5, Williamsburg Music Hall;
Cafe Grumpy, Stumptown, Ost Cafe, Orchard 88, Doma;
金山超市, westside market, 新昌發;
Urban Outfitter, Uniqlo;
Chicken over Rice, Shake Burger, Hiroko's Place, Murray's Bagel;
and, of course, westplace. 白飯炒飯? 湯還是汽水? 白飯, 糖醋雞, 芥藍, 蘑菇, ginger ale, 不用餐具.

25個詞就是這五百多天的生活. 喔對了, Butler Library千萬不能忘. 如果爸媽看個一定很生氣, 好一個生活愜意的渾小子.

拋棄了一些, 獲得了一些, 改變了一些, 成長呢?

















喔對了, 最後在河邊那瓶啤酒沒有喝, 因為買到的是不能光用手轉開的. 下次要找人學學如何用打火機開啤酒.